拉提草原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新源縣境內,地處天山腹地,伊犁河谷東端。無垠的草原在廣袤的大地上肆意地起伏,深深淺淺的綠勾勒出柔美而有力的線條,白云在綠野之上悠閑的游蕩,每年春夏季節山花遍開,野郁金香、野百合等多種野花點綴在遼闊的草原上,在這片綠色的畫板上渲染出色彩斑斕……
▼起伏的屋面勾勒出“空中草原”的主題

擬態自然的起伏屋面
以草原上花朵為原型勾勒出建筑的輪廓,然后擬態空中草原的地形,營造出一個如山巒般連綿起伏的大屋面。起伏的屋面與綿延的草原山丘的走勢遙相呼應,宛如一個微縮的空中草原。建筑延續了草原的有機景觀,模糊了人工與自然的邊界,使得建筑與自然有機融合。
▼基地區位分析

▼那拉提草原美景

▼屋頂的起伏與遠山呼應

建筑的主體則覆蓋于這片起伏的花瓣狀屋面之下。屋頂的起伏同時也塑造了室內的空間變化——時而高聳,時而低落,使得空間產生了新的“機會”。靈活設置的室內空間也配合著屋頂的起伏,呈現出賦予張力的戲劇化體驗,同時人在建筑中也能獲得多樣的觀景視點。四季變幻的河谷草原風光,透過落地的幕墻傾瀉而入室內,置身其中能真切感受到大自然的生動和遼闊。
▼擬態花朵的屋頂形狀

▼擬態草原的屋頂起伏

▼那拉提游客中心入口

▼建筑四周為落地幕墻

▼屋頂的起伏

▼檐口細部



自然生長的中庭空間
放射性的建筑平面以圓形通高的中庭為核心,串聯周邊商業和展覽空間;如花瓣一般,呈現向環境打開的姿態。
▼放射性的建筑平面

大廳中的螺旋樓梯是視覺的焦點,擁有盤旋向上的動勢,行走中的人仿佛被卷入空間漩渦之中,被空間引力緩緩從一個樓層導向另一個樓層。
▼螺旋樓梯立面圖及設計理念

▼中庭效果圖

樓梯的中間以36根木紋格柵旋轉出一棵大樹,漩渦狀的燈具猶如花朵搖曳在枝頭。韻律感的樹狀構造,讓人在建筑中產生了關于森林的暢想。建筑空間成為自然場所的有機延伸,每個人都能在這里找到讓自己足夠舒適的空間,獲取在自然中自由探索的體驗感。陽光從天窗傾瀉而入,彌散在曲面空間中。
自然之上的觀光之環
建筑主體融合于大地景觀之中,環形的觀光平臺則被整個草原所烘托,漂浮于草原之上。它仿佛潔白的氈房點綴于草原之間,又如輕盈的云朵游走于山丘之上。如果說建筑主體是以 “消隱的無”回應自然, 那么觀光平臺則是以 “幾何的有”創造存在?!坝袩o”相生,尋求自然營造的微妙平衡。
▼觀光平臺漂浮于頂部

▼觀光平臺實景照片

觀光環廊有內外兩個環面,內環連通中庭空間,由旋轉樓梯聯系下層主體空間;外環則是一圈通透的玻璃幕墻。鞏乃斯河畔的自然風光流淌并充盈整個環廊空間。環廊之外則是一圈室外觀景平臺,游客沿著平臺游覽,一幅360°山水草原的立體畫卷在眼前徐徐展開。人與自然的共鳴在時間、空間中得以延續和強化。
▼觀光平臺檐下空間

▼游客在觀光平臺遠眺群山

橢圓形的弧形屋面覆蓋于觀光環廊之上,它既營造了一個遮風避雨的空間,又和觀光環廊一起形成了一個有標志性的造型。白天它姿態輕盈、玲瓏通透,給游客一個觀光之所;夜晚,自內而亮的光芒融化在月光如水的夜色中,成為旅人們前行路上的燈塔。它在汲取周圍景觀的同時,也能給草原回饋一道新的景觀。在隱入自然的同時,再植入符號化、幾何化的“存在”為場地注入標識性及永恒感
▼夜晚的觀光平臺成為旅人的燈塔

成就自然的技藝之美
源于技,方可達于藝。整個建筑采用鋼結構預制裝配的形式。數百根鋼梁順應屋面起伏的趨勢,呈放射狀布局,形成一個流暢而富有張力的結構空間。其內部結構以自然法則建構邏輯,以技術能力探究人類制造美的潛力,展現出技術理性所能呈現的邏輯之美,同時又仿佛超越了地心引力和結構法則的束縛。結構的力量之美支撐起這座微縮的空中草原。
結語
“自然”是客觀,“而然”則是尊重客觀自然的主觀。自然而然的建筑正是在探究自然背后的規律與法則的基礎上而進行的創造與升華。建筑作為人與自然的中介,應當納入一個與環境相通的系統中,與自然環境的共生互融,使人工環境與自然環境相協調、融合、共生。我們只需“略加影響”,從自然中汲取靈感,“自然而然”的設計與建造“自然而然”的建筑。
▼那拉提游客中心鳥瞰

內蒙古艾德邇規劃設計有限公司整理,如有版權問題,請與艾德邇設計聯系
聯系電話:400-600-9975